泉州以創業帶動就業—— 16家創業大本營帶動8000人就業
省黨代會報告提出,堅持以創業帶動就業,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形成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勞動者勇于創業的新機制。
泉州作為全省民營經濟市場主體最為活躍的城市,擁有創新創業的沃土。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就做好新形勢下的創業工作出臺系列扶持措施,創業政策體系日漸完善。
在創業平臺上,我市相繼建成16家創業大本營,帶動8000多人就業,創業帶動就業展現出“燎原”態勢。與此同時,涌現出59家眾創空間,吸引5630名創客入駐,帶動了一批高校畢業生就業,營造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
政策保障 每年500萬元扶持創業
作為創新創業的主體,青年人群在創新創業過程中普遍缺乏的就是資金、經驗、場所等現實問題。我市出臺《泉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泉州市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實施意見》等,形成一套完善的創業扶持政策體系,并提出至2017年全市將引領3000名大學生實現創業,同時在各縣(市、區)和高校重點扶持建設15個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園),每年評選資助10—20個優質大學生創業項目。
市財政每年安排500萬元,用于高校畢業生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創業項目扶持及創業培訓,在政策年限、創業培訓、工商注冊、稅收、社會保險補貼、社會力量參與等方面都給予優惠或扶持。在市人社局推動下,我市建成高校畢業生互聯網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大本營)16家,成功孵化800多個項目、5000多名創業畢業生,帶動8000多人就業。
市人社局還收集了國家層面39份政策文件,編制成《青年創業政策文件目錄》,指導開展大學生為主體的青年群體自主創業。同時,開展30多場就業創業政策宣講活動,組建了一支涵蓋專家教授、優秀企業家、企業高管等200多名的創業導師隊伍。
平臺打造 涌現出59家眾創空間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出臺多個配套政策,從建設資金補助、科技項目申報、科技人才政策等方面給予眾創空間建設重點扶持,同時發揮創新資源集聚和開發開放優勢,致力打造資源集聚的眾創示范空間。
全市眾創空間活力迸發,涌現出綜合生態型、文化創業型、產業鏈整合型等六大類眾創空間類型,逐步形成“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的新型創新創業孵化鏈條,為大眾創業創新提供了良好生態環境。截至目前,創客領SHOW、星期YI創客空間等59家眾創空間,集中匯聚了5630名創客,孵化出626家創新創業企業的1080個項目。
未來,我市還將加強產學研協同以及大中小企業聯合,加快推動眾創空間等創新孵化載體向專業化縱深發展,發揮科技創新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基礎、關鍵和引領作用,提高科技創新供給的質量和效率,為聚焦實施“數控一代”示范工程、“泉州制造2025”制造強市戰略提供服務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