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瓷文化,最美介福鄉
---感受最藍的天,最濃郁的瓷文化
清華大學自動化系2015級博士生 聶志斌
初到介福鄉,就喜歡上了這里的藍天白云,那么悠遠深邃。在北京呆久了,見到這樣的天空總是格外歡喜的,猶如久別的孩子見到母親般親切。晚飯過后,漫步于鄉間小道,放眼望去盡是綠色,微風拂過,帶來一股涼意,完全沒有盛夏酷暑的蹤跡。這里的風有一股自然的味道,夾雜著青草的芬芳和竹子的清香。待到入夜,便可攜一小板凳,坐于走廊或前院,自有滿天繁星陪伴。對面山下的燈火將整個天空映成了一片紅,也為這夜色增添了幾分活力。
▲天藍草青白云現
▲萬家燈火映紅天
最美介福
天藍草青白云現,
云近閃遠雷聲來。
商周古窯駐千年,
美瓷文化永相傳。
商周苦窯現歷史
介福鄉的陶瓷生產歷史可追溯到商周時期。早在2007年的時候介福鄉境內就有發現商周古窯址,2015年又發現古窯址群,被確認為龍窯。2016年苦寨坑的發掘正式將整個福建省的瓷器燒制史從現在已知的唐代提前到往前2000年左右的商周時期。這項考古發現也被列入了2016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苦寨窯考古現場
▲清理出的窯坑和古瓷碎片
飛龍屋檐保平安
介福的建筑遵循著世代相傳的紅墻、石柱、石窗、青瓦、曲線屋檐等。平直的屋脊兩頭向上翹起,像條青龍橫臥屋脊上。俗謂“寧叫青龍高萬丈,不讓白虎抬頭望”,神龍在屋脊,能保全家平安吉祥。屋脊兩頭堆塑成尖齒狀的牙脊,也有寓意。牙齒在介福當地民間信仰中為生命之種,是生命傳遞的載體,也是生氣與活力的象征。牙脊高翹,顯露出以陽辟陰的威力,表現了陽氣騰躍的氣勢。并且屋頂的兩頭高高翹起,形似帆船,也體現了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特色。
▲介福傳統古建筑
▲紫美村鄭氏家廟
陶瓷廣場傳文化
尋一個午后,烈日隱去之后,攜三兩好友,逗留于福東村瓷文化廣場。作為瓷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福東村陶瓷文化廣場利用銅雕塑展示了瓷器制作的整個工藝流程,生動形象,充滿了藝術的氣息。此處還建有當地特有的巨型“蓋碗”雕塑,高3.85米,寬7.5米,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中國第一碗”。
▲陶瓷文化廣場入口
▲陶瓷制作工藝雕塑
▲巨型“蓋碗”雕塑
介福鄉是理想中的居住工作之地,它擁有令人陶醉的美景,醇厚濃郁的文化,世外桃源的寧靜。有幸于此實踐,放松身心,感受自然,幸甚至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