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中國勞動保障報記者 趙祥昆
當下,全國不少城市特別是省會級城市的 “搶人大戰” 正如火如荼上演。天津 “海河英才” 行動計劃發布不到24小時,已有30萬人辦理落戶申請。西安去年3月1日實施戶籍新政至今,已新遷入落戶64.5萬人,相當于一年遷入一座中等城市。武漢今年一季度,已有近10萬名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留漢創業,落戶3.9萬人……
目前,一線城市人口相對飽和,人才在尋找新的出口,各地也在抓住機遇,爭搶人才。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以來,已有成都、西安、長沙、武漢等20余個城市以及山東、海南、江西、吉林等省份發布人才引進新政,新政策優惠力度很大,集中在戶籍政策、 生活補貼、 購房優惠、創業補助等方面。
各地的“強勢搶人”舉措體現了對人才的渴求,以及對未來發展的提前布局,可謂深謀遠慮、 用心良苦。各類人才也得償所愿,獲得了更好的成長條件。但也要看到, “搶人大戰”硝煙彌漫之時,也出現了不少讓各地始料未及的情況。
比如天津,作為直轄市,距離北京近,擁有區位優勢; 教育資源豐富, 高考升學率在全國排在前列;房價相對較低,總體 “性價比” 很高。人才新政一出,人才 “蜂擁而至”,各區落戶辦事大廳人頭攢動。隨后,落戶等政策不斷打 “補丁”,標準不斷收緊,不少申請者在各區之間奔波,爭分奪秒申請落戶,而不少人又因條件限制失望而去。
同樣,被不少媒體或業內人士關注的還有因人口短期急劇涌入而導致的房價飆漲。人來了總要有房住,雖然不少地方拿出真金白銀補貼人才購房,或提供、增建人才公寓等,但畢竟房源有限,隨之而來的就是房價上漲。據統計,出臺人才新政的地方房價均有不同程度上漲,不少地方漲幅可觀,甚至已被國家相關部門約談。
降低門檻吸引人才相比以往,是城市的思想解放,但思想解放了,思路還要解放,措施還得跟上。
有專家強調,引進人才必須跟公共服務提供能力和樓市調控政策結合起來,要根據城市的承載能力制定吸引政策。超過城市的承載力,就會出現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生活保障等公共服務短缺的問題。
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人才之所以流動看重的就是發展空間以及基礎保障。 “搶人大戰”不是為搶人而搶人,需要考慮的后續因素很多。住房、教育、醫療都要跟進,這都需要相關部門人員坐到一起共同謀劃,拿出一攬子系統方案。
人才吸引來了,更要設法留住人才。能落戶只是開始,發放補貼也非長久之計,更關鍵的還是各地要練好內功,增加就業創業機會、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改善生活居住條件,只有這樣才能既留住了人才,也留住了人心。
圖片來源于公共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異議請聯系刪除。
編輯丨鄧小栗